top of page
作家相片szetheworld

明報訪問 行山貼士


新手減辣路線 逆行針山 千級快活攻頂

過去因行山意外也有不少記者聯絡我,曾經試過斷章取義,但今次完全改觀,將當日發生的小故事,變成今日的文章內容,介紹是次路線的時候曾經講到以下內容亦有提及: 『阿施除了是山藝教練,也是人生教練,不時走到學校推介行山訓練課程,總愛帶學生走到學校附近的山頭,着學生望向學校,問他們有什麼話想跟課室內的人說?透過山上的視點跟自己對話,亦將個人與大自然結合。難怪人在茫然自失之際,總想走上高山放空,視野也可放得遠一點。』

多謝 明報記者

網上 截圖 版本:



內文:


【明報專訊】在家抗疫久了,好想上山走走,海拔500多米高的針山是個好選擇。針山向來是跑山熱點,山勢陡峭,屬中級難度,有一定體力要求。很多人會從麥理浩徑第7段出發,踩近2000級天梯登頂。不過二級山藝教練趙善施(阿施)指出「條條大路通針山」,提議新手不一定要挑戰難度,他選擇了另一條上山路線,難度減辣,讓大家輕鬆登上針山。


不少跑山愛好者,都以「針草帽」為操練路段,即一次過挑戰針山、草山和大帽山。但對一般山友來說,如此路程難度太高,不如循序漸進,今次目標先攻針山。

熱門行2000級天梯 新手難駕馭

海拔532米的針山,顧名思義山勢尖削。一般人多選由麥理浩徑第7段上山,要走上近2000級石級,中間只有少許平路緩衝;加上現時戶外運動必須佩戴口罩,難免令人卻步。阿施就推介一條「逆行」路線,先由衛奕信徑第7段沿城門水塘爬坡,逆向走上麥理浩徑第7段,雖然仍有近千石級,但已比原本路線輕鬆。整條路線約長12公里,大約4小時完成。 我們選在城門水塘起步,從港鐵荃灣站走向荃灣千色匯方向,在兆和街乘82號綠色小巴到總站下車。下車時留意附近有不少猴子在路旁,記緊收起食物和膠袋。沿水塘主壩方向走,沿途欣賞水塘景色,約走20分鐘便到達主壩盡頭,來到登山入口。




輕鬆繞城門水塘熱身

在主壩盡頭有左右分岔路口,阿施說,跑山健將會選擇右轉沿麥理浩徑第7段上天梯攻頂,鍛煉心肺。起步點的海拔近200米高,爬天梯意味着一口氣要爬升300多米。而我們則選擇左轉,先沿衛奕信徑第7段前進,一路平坦,輕鬆熱身,到了中段才上斜路,緩緩爬升至400米,最後走近千級石級路攻上針山頂。阿施說此路線較適合悠閒行山者。 我們跟着阿施左轉入衛奕信徑第7段的小路,就來到第1個checkpoint:城門水塘鐘形溢流口,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排洪漏斗。城門水塘在1937年竣工,建築已經歷近百年,鐘形溢流口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。當水塘滿水時,排洪漏斗排洪期間會出現大瀑布,場面非常壯觀,吸引很多人來打卡。我們繞走塘畔,路况平坦易走,兩旁亦有樹蔭,拍攝當日微熱有煙霞,山水相伴,可感受城門水塘之靜美。

新建享逸台美景開揚

輕鬆走約1個半小時,來到第2個checkpoint:享逸台。這是漁農自然護理署去年底在山上修建的觀景設施,台上有六角形涼亭。這個亭的指示牌,是從因颱風倒下的樟樹和白千層的樹幹製成,刻意保留樹幹的木材紋理,讓遊人感受樹木細緻質感。站在享逸台,除可俯瞰碧綠水塘,更可遠眺大帽山,天朗氣清的日子,更能望到青衣、昂船洲大橋。四周是層巒聳翠的山坡和樹林,遙望對岸一排排白千層,黃昏時更可欣賞迷人日落景色,難怪成為打卡新熱點。

從享逸台向上前行不久,便來到拾翠坪,阿施建議在這個新建涼亭休息一下,吃點東西補充體力。之後正式進入針山路段,路勢緩緩爬升,不過石屎路面仍然闊落,沿路雖經過兩個分岔路口,但都有明顯路牌,清晰指示針山方向,不用擔心迷路。一直沿路走便到達第3個checkpoint:「往沙田市鎮」路牌,這個位置四周景色開揚,遠望能看見針山就在前方,是攻頂前打卡的好位置。這裏正是沙田郊野徑與城門林道針山段的匯合處;大家亦可考慮下次經由沙田郊野徑上針山,路程同樣輕鬆。打完卡休息過後,深呼吸一下便踏上麥理浩徑第7段,準備上針山。

一直向上走近千梯級,時而停步回望一路走來清晰的路徑,或鳥瞰山下的水塘,或佇足欣賞依山盛開的花,走走停停約40分鐘,便來到今日最後一個checkpoint :針山山頂。遠望可見獅子山、飛鵝山的連綿山巒,其中一邊可遠眺汀九橋、深井、荃灣、葵芳、青衣、昂船洲大橋;另一邊則看見陽光灑滿沙田大圍一帶。

登高望遠 吸收正能量

際此抗疫時刻,大家紛紛擾擾地張羅抗疫物資,但在山上遠眺,只見各區安靜平和。從山上望向山下,別有一番光景。阿施除了是山藝教練,也是人生教練,不時走到學校推介行山訓練課程,總愛帶學生走到學校附近的山頭,着學生望向學校,問他們有什麼話想跟課室內的人說?透過山上的視點跟自己對話,亦將個人與大自然結合。難怪人在茫然自失之際,總想走上高山放空,視野也可放得遠一點。

「由山腳開始一路走來,前路不清晰,因為視野有限;但當你走到最高點,四周視野遼闊,周圍的佈局就在眼前,你就看得清,然後就想,往後的路可以怎樣走。」阿施說

欣賞山城美景後,我們逆走麥理浩徑第7段下山,針山在後,前面一路連綿不斷的石級,路徑清晰;沿路下行時,不時迎面看見跑山者慢跑上山,果然是一條充滿能量的山徑。大約半小時後,就會走到麥理浩徑第7段入口,再走落小段石級路便回到城門水塘主壩。今次輕鬆上針山,信心大增後,下次不妨挑戰由麥理浩徑第7段入口直上針山。

● 溫馨提示 量力而為,遇崎嶇山路不應勉強前行,拍照前應觀察四周環境,確定位置安全才留影,勿為靚景而冒險。 文:王惠芳 編輯:林曉慧 美術:謝偉豪




行山貼士:上「天梯」保持個人節奏 下山側身宜用腳踭落地


【明報專訊】不少山友一碰到不見盡頭的「天梯」就怕怕,索氣事小傷膝事大。山藝教練阿施提供上天梯貼士,就是切忌步伐時急時緩,心急衝上去,一下子耗掉過多體力,未能持續;要緊記緩緩跟着個人節奏,毋須比較,亦不用追趕,用個人最舒服的步伐往上走。他又說,走短途路線毋須依賴行山杖,行山杖如同第3隻腳,只適合長途遠足,短途正好訓練個人穩健的步姿。至於落山或落石級時,宜用腳踭落地,重心稍後移,保持平衡。無論上山落山,毋須全程與山正面對抗,尤其下山時,時而側身落山,兩邊左右交替,可減低膝頭承受壓力。視線亦可放遠一點,不要死死盯着路上。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